跳到主要內容區


 

「國立清華大學一百一十三學年度大體老師感恩追思大會與入殮火化儀式」

學士後醫學28級 劉怡君 紀錄

       中華民國一一四年五月二十九日,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學士後醫學系解剖學科於生物科技館217教室舉行「國立清華大學一一三學年度大體老師感恩追思大會」,感謝傅振寰老師與曾琳玲老師的無私大愛,以及這一學年於大體解剖學實驗課程的陪伴與教導。

       進入會場,臺前布幕及右前方的電視牆皆印有一個圖案,圖案由三個人物構成,組成一顆愛心。中央的人物代表著大體老師的無私奉獻,其雙臂如羽翼般展開,猶如以生命之力庇護教導學生;環繞外圍的兩個人物則代表醫學生,乘載著老師的智慧與慈愛;畫面所呈現的愛心之形,是為表達愛在人間的精神寫照,彰顯大體老師用身體與生命撐起學生的學識與成長,將自己的生命終點化為醫學生的教育起點,並以大愛傳承醫者之道。

       眾人最敬愛的兩位大體老師:傅振寰老師為人幽默、充滿正義感,育有一女,以獨有的愛與溫暖陪伴著大家;曾琳玲老師是一位豁達且樂於助人的人,更是四位子女最敬佩的榜樣。而參與今日感恩追思大會有傅振寰老師的妻子、女兒及兄弟等家屬們,以及曾琳玲老師的丈夫、子女等家屬們。與會貴賓有臺北榮民總醫院新竹分院——陳曾基院長、國立清華大學——呂平江副校長及詹鴻霖學務長、國立清華大學生命科學暨醫學院——彭明德副院長、國立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張壯榮副主任及蔡博方副主任、國立清華大學大體老師勸募中心——陳世杰主任、國立清華大學學士後醫學系——蕭廷鑫老師、彭偉豪老師、段立珩老師等諸多學士後醫學系師長。

 

       與會人員介紹完畢後,由呂平江副校長、陳曾基院長、彭明德副院長及張壯榮副主任依序上臺致詞,代表清華大學向大體老師及家屬的大愛,致上最誠摯的敬意與感謝。呂平江副校長表示醫學教育是價值與倫理的養成,培育醫學生心懷謙卑與敬畏,盼學生能實踐校訓:「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以良心回報大體老師對教育系統的深度託付,並將大愛傳承於往後的行醫生涯。陳曾基院長回顧解剖教育的演變,強調病人是最好的老師,也督促醫學生莫辜負大體老師及家屬的心願。彭明德副院長介紹解剖學科的課程規劃,說明學生在課前透過家訪認識大體老師生前的故事,認知眼前並非解剖台上冰冷的教具,而是沉默卻溫暖的一位無語良師,而老師的家屬儘管不捨卻不後悔與猶豫,懷有更不簡單的大愛。大體老師造福的不只是一小群醫學生,而是成千上萬的人,盼此善的循環可以傳承下去,為更多生命帶來希望。張壯榮副主任提及清華醫學的教育目標:「行善濟世,厚德載物」,希望醫學生擁有可以承擔生命重量的醫者之心。大體老師以身體回應學生的疑問,使學生能以用嚴肅的心面對生命,並在未來多一分正確而少一分失誤。最後也期許清華醫學之學子能不忘初心、不負師恩,懷著感恩的心行醫者之路。

 

 師長致詞完畢後,由學士後醫學系28級蔡允中同學代表全體學生致感謝詞。接著,學生透過感恩謝花儀式,表達對傅老師及曾老師的家屬們成全兩位老師對清華醫學生的大愛之感謝。最後,由彭明德副院長致贈感謝牌給兩位大體老師的家屬,再次代表清學大學向大體老師及家屬們致上最高的敬意。

 

       在大體老師感恩追思大會的尾聲,學生透過音樂及歌聲表達對傅老師及曾老師的無限感激與思念。首先,由學士後醫學系二七級阮麟鈞同學演奏大提琴,曲目依序為Amazing GraceDepartures。最後,全體同學加入獻唱感恩的心,為感恩追思大會畫下句點。

       隨後,兩位大體老師分別於生物科技館內舉行入殮火化儀式,傅振寰老師以牧師帶領及唱詩班吟誦聖歌進行基督教儀式;曾琳玲老師由法師帶領全體人員誦經、獻花及瞻仰遺容完成佛教法會儀式。午間,全體學生列隊於台積館前行鞠躬禮,恭送大體老師起靈火化,鄭重感謝大體老師這一學年的陪伴、無私的奉獻及教導。


 

「國立清華大學一百一十三學年度大體老師感恩追思大會」——「學生致詞感謝」

學士後醫學系28級 蔡允中

        各位敬愛的家屬、師長,以及一起走過這段旅程的同學們,大家好。

        從啟用儀式,到今天的感恩典禮,轉眼間已經過了將近一學年。還記得第一次進解剖實驗室的那一天,我們圍繞在老師身旁,內心充滿了敬畏與緊張,誰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當我回想著課堂上所學到的解剖知識,以及前一天實驗預報所整理的步驟與細節,我鼓起勇氣,穩穩地畫下了胸骨上的第一刀。這一刀,不僅是解剖課程的正式開始,更象徵的我們做為醫學生,開始醫學生涯的重要旅程。

        隨著課程的進行,我們逐漸熟悉了每一次的探索,雙手更加穩定,心態也逐漸平靜。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也逐漸體會到,這並非單純的解剖技術訓練,而是一段對生命本質的深入體悟。我們透過細心的觀察與謹慎的探索,與生命進行的無聲的交流,從中領略身體結構背後蘊含的智慧與莊嚴。

        這些大體老師的付出,絕不僅只於書本上的知識。每個老師都擁有自己豐富的人生故事,有歡笑,有淚水,也曾溫暖地擁抱家人、朋友,共同走過生命中的酸甜苦辣。當他們走到人生的盡頭時,卻仍然還選擇將自己轉化成一份無私的禮物,以無聲卻堅定的方式,繼續守護著後來者的生命與夢想。

        親愛的家屬們,我們深知,送別摯愛是人生最艱難的時刻之一,而你們卻在悲傷中做出了如此崇高的決定,讓至親以另一種形式延續生命的意義。你們的成全與信任,賦予我們學習和成長的機會,也為我們未來成為醫者鋪設了一條充滿光明的道路。

        今天,我們齊聚在這裡,不只是表達對這些無私奉獻者的感謝,更希望讓家屬們安心,老師們的精神與教誨,將在我們未來的醫療生涯中,成為指引我們前行的重要力量。我們鄭重承諾,無論面對什麼挑戰與困難,都會牢記這份珍貴的恩情,以實際行動去傳承生命的光與熱。

        未來的某一天,當我們披上白袍,走進診間,用雙手撫觸病患的身體、安撫他們的心靈時,我們將時刻銘記——這份來自解剖實驗室的溫柔與堅定。那些曾握著手術刀的雙手,將因你們親人的奉獻,變得更加謹慎與敬畏。

        也許我們即將道別,但這份感激與尊敬將永久銘刻於我們心中,陪伴著我們每一步,成為我們行醫路上的指南與動力。

        謝謝大家。